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穷是一种切肤没齿的感受,富是一种矜持倨傲的状态。男人羡慕富人积累财富的结果,却忽略了富人通向财路的智慧。穷向富的转变是大多数人憧憬的,但许多人却没有致富的思想和手段,只有聊以自慰的幻想。

穷人不能只是憾叹命运不济,只是站在富人堆里,吸取他们致富的思想,比肩他们成功的状态,才能真正实现致富的目标。

 

承认贫富之间存在差异

钱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要是大家都有钱了,那钱也就不值钱了。正因为有了贫富不均,钱才发挥着作用。想成为有钱人,就因为这世界上有着太多无可奈何的穷人。

要想成富人,我们应该牢记这样一个事实,即“富人永远不会变穷”。因为富人是在贫富不均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富人永远属于富人的群体,穷人则永远脱离不了穷人的圈子。

某些人有时却能够越过富人和穷之间的巨大的障碍。他们或许从外表看去更像穷人,但却一副人作派,即使排在富人之尾也在所不辞。

有时候,位列富人之尾比起作空人之首可能更不像富人。但他们仍宁愿挤入富人之列,因为这样他们就能以富人的方式思考问题,而排在穷人之首则永远无法摆脱穷人的思维方式。

犹太人中富人众多,实际上就是由于他们具有富人的思维方式。这不是什么实用的技术,而是一种处世哲学。

要想在为富人,首先要布施

       要乐于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提供给他人帮助,自己的心胸也就会极大地丰富、开阔、。只有心胸开阔的人,大家才会喜欢他,愿意与他接近,他也就有了好的人缘。有了人缘,自然就会赢得许多商机。要想成为别人的“福神”,自己的心胸就一定要开阔。只有贪欲的人,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

       施惠于他人,并不一定都要给钱,即便是粗茶淡饭,只要能给他人带来帮助也是可行的,犹太人有这样一句格言,“向陌生人施惠即是向天使施惠”。因此犹太人只要看到比自己困难的人,就会把他请进家里让他饱饱地吃一顿。因为他们熟知这有可能成为照亮未来的希望之光。

富人总在研究穷人

经济越不景气,人们想一朝致富的欲望也就是强烈。但是,世上是没有免费午餐的,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赚钱,结果可能适其反,境况会越来越糟糕。这时候就该学学犹太人,变换一下考虑问题的角度。

       这世界上有钱人毕竟只占少数,穷人才是绝大多数。有钱人是依靠从绝大多数穷人(而不富人)那里获得的利益而积敛财富的。

       要想致富,首先要搞清楚一点:穷人才是财富的源泉。这里所说是穷人,一种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另一种是指包括有钱人在内的顾客。什么把有钱人也包含在穷人之列呢?买主这所以付款购买,是因为他手头没有这种东西,没有想要的东西便是贫穷。

       但是,如果一次就使穷人不得不支付巨额的费用,那他们手上的钱很快就会用光。因此,要尽量使穷人手头维持有钱,总能进行购物,即让他们手中的小额钱财周转起来,并只赚取占这些钱百分之几的微薄利润。

       这便是迈向商业活动的和一步。由于顾客只需支付很少的钱,资本的周转因而得以顺畅,而庞大的顾客数量则获得的利润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不知道这种道理,就根本不可能期待经营上有什么真正的发展。

       有钱人也是来采购他们手头没有的东西,所以可视其为贫穷。富人顾客和穷人顾客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追求的是高级物品、高质量的享受,而后者只要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即可,

由此而产生了购买价格上的差异。但是无论是有人的顾客还贫穷的顾客,有一点需求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想轻松地付款。

       欧洲著名的银行家罗斯柴尔德由开旧工具店起步;英国最大的百货公司马克斯·斯塞最早只是一家寒碜的西装店;美国石油大亨哈默靠在酒精中添加药用生姜液制造姜汁啤酒发家,此后啤酒步入国际市场;日本浅野建筑的创始人浅野总一郎靠在神田卖水起家,他现在就任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熟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并由此发展出自己的事业。他们掌握了那种出售好象没什么大利的物品却能从中获取利润的智慧。他们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只要能马上回收资本,则即使是看似垃圾的废品都有可能成为巨大财富的源泉。比起只是寻求看似精美的成品,还不如重新审视、发掘旧物的潜力。基于这样的观点去重新审视商业活动,就有机会改变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观念。

自食其力,自我觉悟

       犹太教中根据知识取得的数量,承认某人具有拉比的资格,但绝对不是说拉比伟大。

       《塔木德》中写道:“靠手艺吃饭的人,比畏惧苍天的宗教家更伟大。”

       比起知识渊博、擅长学问研究的拉比,靠双手劳动养活自己的人更伟大。

       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取决于他能否自食其力。要是单纯靠别人的援助和施舍过活,那就不值得尊敬。有了钱和空闲时间,任何人只要投入全部精力学习,都够成功。

       为了拥有才能,必须具备个性,那么,怎样才能增强才能呢?

       德国的拉格尔·巴伦哈根出生于富裕的犹太资本家庭,为了从事妇女运动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好说道:“为了拥有才能,必须要有个性。只有能力和天生的资质,是不会产生才能的。”

       谈到个性,从事磨镜片行业的犹太人哲学家巴鲁甫·斯皮诺扎说道:“总是认为自己能力有限的人,将一事无成。”

       不要过分地夸耀名人的能力,也不要过分贬低普通人的能力。姑且赋予他们机会和责任,让他们做做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人的能力。

       要想使他们的能力增强,只有让他们本人去做。想只通过教导就使其能力增强,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最好是在其尝试着做了以后再对其成果进行评价,使其拥有自信心。

       为此,最好是相同的任务,不同的要求。比如说规定了同等的时间,大家肯定不会完成相同的任务。要是让大家在相同的时间内竞争着工作,那么在工作速度快和工作速度慢的人之间就产生了了差别。

       对全体人员的评价标准统一划齐,这样不利于各人能力的发展。对于那些虽有些愚钝但却埋头苦干的人,若能处长他的工作时间并给予一定的宽延,他也肯定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一旦完成了规定标准的工作,他自己就该想着下次要一点点提高工作效率了。最后他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定量工作了。

广、浅、多的商业思想

       顾客多了,利润率低了,但是却加快了商品和现金的运转。商品和现金的及时运转,加速了商业的发展,结果企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巨大化就会促进资本的集中,最后结果是企业在该产业范围内的影响力增大。其中有些企业实力增强以后,创立出了自己的名牌,并以此为基础开始转向销售高级品。但是,犹太人的商业活动的基本原则自始至终是“广、浅、多”。

       门的宽度关系到人的出入是否方便,(企业的)站宽度也关系到是否方便信息的收集。与人接触的多广、信息收集的多少,关系到新的构思及新的商业机会的创造。

       重要的是如何和更多的人接触,而不要仅想着能挣多少,要谨记人是产生利益的根本。因为单独营总是有局限的,别想通过一次交易获得高利益。重要的是不要把顾客看作是你获取利益的对象,要将其想像为能给你带来利益的业务员。

       给顾客一些实惠,就当是付给工作人员工资,如果这样想,就能够以低价出售商品,而得到实惠的顾客就会把别的顾客介绍到你这儿来,然后别的顾客又介绍新的顾客…………生产边锁反应。

 

 

(选自《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中央编译出版社,责任编辑:韩继海)




欢迎访问:www.abc69.com 版权所有:如何网 邮箱:d166@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1032540号-1